太平洋,成为混凝土行业的领路人,带领同行共同成长
混凝土为什么会出现假凝现象?如何解决?北京混凝土搅拌站为您详解
作者: 太平洋搅拌站 编辑: 太平洋搅拌站 来源: http://www.tpysn.com/ 发布日期: 2019.12.16
信息摘要:
假凝是指水泥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为您详解出现假凝现象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日益普遍,应用过程中曾出现过的一些技术问题也逐渐得以解决,比如较为常见的混凝土“假凝”现象。今天北京混凝土搅拌站太平洋搅拌站就为大家详细解答假凝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措施和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假凝”现象

假凝是指水泥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在水泥用水拌和的几分钟内,物料就显示凝结。

假凝和快凝是不同的,前者放热量极微,而且经剧烈搅拌后,浆体又可恢复塑性,并达到正常凝结,对强度并无不利影响;而快凝或闪凝往往是由于缓凝剂不够所引起的,浆体已具有一定强度,重拌并不能使其再具有塑性。

假凝浆体在重拌后,维卡仪试针插入深度的变化即能与正常凝结大致相近,而快凝的水泥却几乎不变。因此,假凝的影响比快凝较为轻微,但仍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施工现场

二、假凝现象产生的原因

假凝现象与很多因素有关,除熟料中C3A含量偏高、石膏掺量较多等条件外,一般认为,主要还由于水泥在粉磨时受到高温,使较多的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的缘故。

当水泥加水后,半水石膏迅速溶于水,部分又重新水化为二水石膏析出,形成针状结晶网状构造,从而引起浆体固化。

对于某些含碱较高的水泥,所含的硫酸钾会依下式反应:K2S04+CaS04·2H20=K2S04·CaS04·H2O十H20。所生成的假石膏结晶迅速长大,也会是造成假凝的原因。

另外,即使在浆体内并不形成二水石膏等晶体所连生的网状构造,有时也会产生不正常凝结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水泥颗粒各相的表面上,由于某些原因而带有相反的电荷,这种按其本质是触变性的假凝,则是这些表面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假凝现象的处理方法

北京混凝土搅拌站太平洋搅拌站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列处理假凝现象的方法。实践表明,假凝现象在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中很少产生。实际生产时,为了防止所掺的二水石膏脱水,在水泥粉磨时常采用必要的降温措施。还应尽量采用无水硫酸钙含量较高的石膏,将水泥适当存放一段时间,或者在制备混凝土时延长搅拌时间等,也可以消除假凝现象的产生。

所以总结得出假凝处理方法主要为一下三点:

1、选用适合的水泥。

2、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减水剂或者缓凝剂。

3、进行剧烈搅拌。

北京太平洋搅拌站

太平洋搅拌站,用近20年经营专注于混凝土生产、运输等服务,从原材料到配比、生产、输送都严格把关,在京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中拥有扎实生产技术和良好口碑,能有效避免假凝等技术问题的出现,保障混凝土质量,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欢迎各方与我们合作,如有需要,请咨询页面上的服务热线!

全国服务热线

13011176309